《法華經普門品》中「慈眼視眾生」經文(掃描圖) |
慈眼視眾生
李秀娥撰文
慈心總動員
1.善待眾生錯不了
一、願意無條件地給予一切眾生安樂,這叫做「慈」。如果受到別人傷害,修慈心的人就不該憎恨或報復對方;也不可以忘記那些眾生在業力的推動下只是魁儡而已,常常身不由己,應該抱以同情和憐憫。
二、記住!修慈心者找不到一個理由對他們生起瞋恨或其它煩惱,但是有無數個理由須對他們寬容、愛護並給予幫助。
2.慈心總「動」員
一、「修行」若分開來解釋:「修」是指慈愛、關懷、無私等內心的活動;「行」是語言、身體的行為實踐。「修」與「行」這兩義,皆為動態,也就是實際行動。
二、例如我們修習慈心,在瞭解法義之後,就得把慈心「動」起來:在靜坐上修慈心——觀想把慈愛散播到無數人身上,願一切有情獲得安樂;在生活上修慈心——關懷、善待一切眾生,而且無私地付出。
3.打擊煩惱最佳盟軍
一、生活在繁忙都市的現代人很難清淨自己的煩惱,特別是遭遇壓力或困境時,通常會向煩惱尋求慰藉或支持。
二、如果我們平時沒有培養功德,面對這些煩惱敵,我們大多潰不成軍。
三、這時若從心中發展愛的力量,以慈軍來殲滅重大煩惱,保護我們不做出傷害自、他的事。這樣的盟軍不僅能退煩惱敵,還能帶給我們無限福德。
一般我們在受到別人的傷害時,往往先生起的是委屈、難受、生氣、抱怨、不解等等情緒感受,嚴重的則是埋怨、咒罵等負面情緒或語言都生出來了。如果我們警覺性夠,則會很快發現要往修行路上行走,難免時機成熟時就會遇到相關課題的考驗功課,所以知道修行的道理後,真的不宜對傷害我們的人,生起瞋恨心,就如海濤法師所說:「如果受到別人傷害,修慈心的人就不該憎恨或報復對方;也不可以忘記那些眾生在業力的推動下只是魁儡而已,常常身不由己,應該抱以同情和憐憫。」
這種真實的人生功課有時候遇到境界來考驗時,我們真的要好好守住自己的本心,不要一時被煩惱與憤怒給沖昏頭,而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或心念,那樣是很不好的,倘若我們放縱自己的負面情緒的恣意滋長,就很容易變成口腔牙齦發炎,嚴重的話,還會長污濁的血泡,這種事我自己就有過親身體驗。
所以自己內心誠心懺悔,也告訴自己無論如何,都不要對別人在無明狀態下傷害我們的言語或行為,感到無比的憤怒,這樣首先傷害的就是我們自己的健康了。無論如何,恨別人,氣別人,最直接傷害的就是我們本身了,我們會成為第一個直接的受害者,而戕害我們健康的不是別人,正是我們自己的無明心識與憤怒感。
昔日也曾聽聞海濤法師電視弘法時說過一段話,大意是說:「倘若我們做一切事都是為了眾生的最大利益,是基於慈愛眾生的,那我們就不會起煩惱了。」所以當我們承受來自別人的誤解與傷害時,就捫心自問當初的決定是基於個人的私心?為了個人的名利?倘若不是,而是基於利益更廣大的眾生時,那所作所為的結果,倘若引來無明的人的批評或不好的誤解時,那就沒有什麼好傷心難過的了。就把一切的誤會與委屈,交給上天去安排去化解了,過程中,也不要為此太過憂心,甚至食不下嚥、寢食難安,這樣反而有礙身心健康,所以要儘量小心避免。
天使書上也提醒過,我們不要只以人的角度來看待人世,而要學著以天使的眼光來包容一切,發現每個人內在美好的那一面,發現每個人內在的光。我有時候想著,天使書的說法,也是佛教所言:「眾生皆有佛性」,也如《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》中所說「慈眼視眾生」般的境界呢!且讓我們大家共勉之。
《法華經普門品》(掃描圖)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